上海香料研究所科研方向与项目成果
上海香料研究所从1956年成立至今,虽领导体制几经变动,但研究所的中心任务没有大的变化,即使“文革”期间,香料香精的研究开发仍然是其任务之一。
几十年来,香料所对香料香精的研究包括天然香料、合成香料、香料香精分析、香精调配、特殊设备研究、香料香精国内外信息分析等方面。
一、天然香料的研究
重点研究亚洲薄荷、留兰香、香叶、薰衣草等品种的选育或驯化,栽培技术及加工方法和成分分析。为农民增收提供优良种苗,为出口创汇做出重要贡献(亚洲薄荷油年产量最高达万余吨,大量用于出口)。我国目前栽培的上述香料大多为香料所当年的研究成果。
二、合成香料的研究
解放初期,我国的合成香料和香精基本依靠进口,为了改变这一局面,上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,香料所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开发行业骨干香料,如苯乙醇、香兰素、香豆素、803檀香、香茅油系列产品等。这些产品的相继投产为创造独立的工业体系创造了条件。八十至九十年代,合成香料的研究围绕着我国高产丰产的天然资源——松节油的综合利用(国家攻关课题)展开,结果为我国香料工业增加了数十种新产品(至今都在生产)。与此同时,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,食用香料的研究开发也突飞猛进,脂肪族类、杂环类、含硫化合物类香料纷纷投产,为咸味香精开发提供条件。此期间很多项目获得不同层次的奖励,合成室也成为香料所实力最强的部门。
三、香料香精的分析及标准化工作
分析工作为开发新香料、改进香料香精质量做出重要贡献;香料香精的标准化(尤其是基础分析方法的确立)及质量监督是服务行业的主要方面。香料所还参与了精油国际标准的建立,标准获奖课题也不少。
四、香精的研究
香精是香料的主要使用形式。改革开放前香料所集中了一批国内优秀调香师,香精的研究涵盖日用香精、食用香精和烟用香精,为企业提供了许多实用配方,还出版了调香教材和专书,为企业及兄弟国家(如朝鲜、越南等)培养了不少调香师。改革开放后,香精的研究着重在剂型的开发,如乳化香精、微胶囊香精、热加工香精等,其中食用香精创制最为迅速。
五、科研成果
自1956年筹建香料研究室以来一直面向全国开展香料科研工作,至今累计完成三百六十余项(不包括制定香料产品标准及横向委托项目),在新产品、新工艺、新设备等研发项目中对推进行业进步方面作用比较重大的计78项。上海香料研究所自2006年进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后,深化科研建设,提高科研水平,承担了多项国家级、省(市)部级科研项目,成果显著。2016年由香料所承担的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“纳米科技”重点专项——“芳香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”项目获批,并于9月23日正式启动,这标志着香料所的科研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。
优秀 科研 成果 优秀 科研 成果 优秀 科研 成果 | 1 | 香兰素(两项) | 愈创木酚路线 |
2 | 纸浆废液中所含的木质素制取香兰素路线 | ||
3 | 苯乙醇 | ||
4 | 人造檀香(两项) | 檀香803 | |
5 | 檀香208 | ||
6 | 硝基麝香 | ||
7 | 大环麝香(四项) | 十五内酯 | |
8 | 麝香105 | ||
9 | 环十五酮 | ||
10 | 麝香M | ||
11 | 合成薄荷脑 | ||
12 | 腈类香料(四项) | 柠檬腈 | |
13 | 香茅腈 | ||
14 | 环烯腈 | ||
15 | 壬烯腈 | ||
16 | 甲基、异甲基紫罗兰酮 | ||
17 | 鸢尾酯 | ||
18 | 乙酰基柏木烯 | ||
19 | 松节油利用合成新产品(九项) | 檀香208 | |
20 | 檀香210 | ||
21 | 二氢月桂烯醇及其酯 | ||
22 | 甲基柑青醛 | ||
23 | 阿弗曼酯 | ||
24 | 阿弗曼酮 | ||
25 | 蒎诺异丁烯 | ||
26 | 藿檀酯 | ||
27 | 麝香AHNT | ||
28 | 国家科委下达的专用化学品项目(七项) | 中国天然香料骨干品种蒸馏残渣的开发利用 | |
29 | 五甲基茚满衍生物的新香料化合物的研究 | ||
30 | 香根草醇及其乙酸酯的研制 | ||
31 | 二甲基庚醇生产 | ||
32 | 清新醇及其衍生物合成研究 | ||
33 | 天然级香料苯甲醛、香兰素、桂酸酯及异戊醛等的制备 | ||
34 | 自异戊二烯合成艾薇醛等香料 | ||
优秀 科研 成果 优秀 科研 成果 | 35 | 国家科技部的科研院所专项资金项目(十二项) | 茴香油制备天然级复盆子酮及系列产品 |
36 | 天然级叶醇的研制及产业化 | ||
37 | 系列清凉剂的合成研究 | ||
38 | C5馏份中双环戊二烯在香料中的应用 | ||
39 | 热带水果类香料的系列开发 | ||
40 | 奶制品和焙烤食品用α-二酮类香料的研究 | ||
41 | 不饱和脂肪醇类香料的研究 | ||
42 | 特征香味料脂肪酸类香料的研究 | ||
43 | 新型环己醇型檀香香料合成研究 | ||
44 | 新颖凉味剂的合成研究 | ||
45 | 新型龙脑烯醛型檀香香料合成研究 | ||
46 | 肉香味酰胺类香料的合成研究 | ||
47 | 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—天然级β-苯乙醇及其酯类 | ||
48 | 新型食品特征风味的研究及产业化 | ||
49 | 新型食品添加剂—1、4二硫六元环的研制 | ||
优秀 科研 成果 优秀 科研 成果 | 50 | 天然级香料苯乙酸及其酯类的合成 | |
51 | 合成复盆子酮 | ||
52 | 薄荷新品种选育(五项) | #119薄荷 | |
53 | #409薄荷 | ||
54 | #687薄荷 | ||
55 | #738薄荷 | ||
56 | #39薄荷 | ||
57 | 香叶的引种、栽培及区域性种植 | ||
58 | #39薄荷的推广及快速繁殖研究 | ||
59 | 薰衣草栽培及其加工技术的研究 | ||
60 | 树苔浸膏和树苔净油的制取 | ||
61 | 网波填料高效真空分馏塔等设备研究(六项) | 用于松节油分馏的高效金属丝网填料分馏塔 | |
62 | 用于液一液萃取的转盘塔 | ||
63 | 同心园玻璃分馏塔 | ||
64 | 用于粉末物料提取的浮滤式浸提器 | ||
65 | 用于分离高沸物含量高的香料的刮膜式蒸馏器 | ||
66 | 用于分离松节油中甲位、乙位蒎烯的连续分馏塔 | ||
优秀 科研 成果 优秀 科研 成果 | 67 | 精油及浸膏成份分析(十项) | 树兰油 |
68 | 香叶油 | ||
69 | 薰叶草油 | ||
70 | 玳玳叶油 | ||
71 | 薄荷油 | ||
72 | 留兰香油 | ||
73 | 柏木油 | ||
74 | 兰花精油 | ||
75 | 桂花浸膏 | ||
76 | 大小灵猫香膏 | ||
77 | 配制精油及高级香精 | 如“配制香柠檬油”“配制橙叶油”等八种配制精油;“美加净”高级香水香精、“凤凰”珍珠霜香精、“露美”香水、唇膏香精、“奥琪”抗皱霜、增白露香精、 “芭蕾”、“维丝美”丝素膏香精、“达尔美”中性洗发香波及护发香精等。 | |
优秀 科研 成果 | 78 | 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“纳米科技”重点专项 | 芳香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 |
